【书】硅谷百年史——伟大的科技创新与创业历程(1900–2013)

类别:    标签:    阅读次数:   版权: (CC) BY-NC-SA

第十九章 早期的失败:操之过急的好创意(1980—1994)

初创公司和风险投资界在1981—1987年经历了一段繁荣期。回想起来,这是20世纪90年代的技术热潮和一个更大泡沫破灭的先兆。三个失败的产品很好地体现了这个热潮,它们是准将电脑公司的 Amiga、苹果公司的牛顿个人数字助理(Newton)和 Go 公司的PenPoint OS。这些曾经大有希望的产品的失败告诉我们,极大的成功和破产之间只有一线之隔。产品虽然对路,但是在错误的时间向一个尚未就绪的市场推出,这就意味着你犯了错误。市场必须做好准备,但是其他因素,如产品规格、市场营销计划也很重要,不过这些都难以判断。

准将电脑公司的Amiga电脑

准将电脑公司的Amiga电脑是一个经历了从稳固的成功到凄惨的失败的产品,它其实开始于雅达利公司。工程师杰伊·迈纳(Jay Miner)想要设计一个带有16位微处理器和软盘驱动器的游戏主机,但是雅达利的主管不想影响公司的8位主机(或者是限制其开发系统和购买ROM的许可权的费用),因此对他置之不理。1982年,迈纳离开了雅达利,在拉里·卡普兰(Larry Kaplan)的支持下筹集了700 万美元,成立了Hi-Toro公司。他们成功地为雅达利公司的Atari 2600制造了外围设备,同时又开发了自己的游戏主机与之竞争,称之为Lorraine项目。它不但是一台功能更为强大的游戏主机,其软驱也很有吸引力,而开发人员开发软件的成本更低,因为他们无需昂贵的工作站和Hi-Toro专用的游戏插卡。开发人员可以使用标准的3.5寸软盘驱动器。当律师们发现日本有个剪草机公司名为Hi-Toro之后,公司立即改名为Amiga。

1983年,由于客户转向更好的产品,以及新游戏发布的失败(例如,根据电影《ET》开发的游戏设计不良而且价格昂贵),雅达利公司备受煎熬。Amiga公司的一款早期原型机准备参加1983年在芝加哥召开的计算机经销商博览会(COMDEX)。雅达利公司借给当时濒临破产的Amiga公司50万美元,以便它完成Lorraine的主板设计,并指望这笔贷款不会偿还,而他们就可以得到Lorraine的技术(以极为便宜的代价得到它)。这是一个典型的案例:一个初创公司以太少的资金去解决太大的问题——虽然技术很有希望,但是早期投资者将无法得到回报。不过,在雅达利的贷款到期前,准将电脑收购了Amiga公司,偿还了贷款,并使Lorraine的设计工作(即将改名为Amiga电脑)重回轨道,准备于1984年发布。为了按期发货,Amiga电脑(Amiga 1000)采用了TRIPOS操作系统。它在当时比最新的苹果电脑的Mac OS系统和微软的MS-DOS 2.11操作系统都更先进。可以把Amiga操作系统比喻为一个“工作台”,“项目”都存放在“抽屉”里,而不是把“文件”放在“文件夹”中或放在“桌面”上。Amiga在当时是个很大的轰动,因为它把图形、视频和音频的功能结合在一起,是第一台多媒体、多任务电脑。该电脑既有命令行界面,也有图形用户界面。

竞争对手进行了回击。雅达利公司于1985年7月发布了Atari ST电脑,售价仅为Amiga的一半,麦金塔Plus则利用大量的软件进行强力竞争。Amiga以价格更具竞争力的Amiga 2000和Amiga 500予以回击,这些机器一度是西欧大部分地区领先的家用电脑,售出了600多万台。1987年,公司宣布赢利2800万美元。

随着成功而来的是失败。准将电脑发布了CD32 和CDTV两款32 位的游戏主机,试图把Amiga的产品同一个电视调谐器打包在一起搬进客厅。它想把这款产品作为非电脑产品以示区别(它不能在零售商店的电脑部出售)。可惜这款新品未能吸引开发者; 而大多数购买电脑的客户还是想要一个单独的大尺寸电视屏幕。20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基于Wintel技术的PC兼容机大行其道,准将电脑更加落伍了。当英特尔取得了芯片设计的优势、微软赢得了操作系统的战争时,Amiga电脑变成了配置低劣的PC机型,价格却比更先进的Wintel兼容机贵得多。1994年,准将电脑宣告破产,Amiga被Escom公司收购,而后者也在1997年关门大吉。

当准将电脑的Amiga推出了调制解调器、多任务和带有图形用户界面的PC时,公司本身却未能适应20 世纪90年代 Wintel 技术的大举进攻,反而让康柏、惠普、戴尔和捷威(Gateway)等竞争对手赢得了市场。

苹果公司的牛顿个人数字助理

苹果的牛顿个人数字助理无疑是所有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DA)和智能手机的先行者,但是它本身是一个大失败。苹果电脑公司CEO约翰·斯库里在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被迫离开公司后,试图研发一个转型产品。起初,它被定位成一个“知识导航者”(Knowledge Navigator),尺寸大小就像一本打开的杂志(正如2012年的平板电脑)。于是,斯库里委任让·路易斯·盖斯(Jean Louis Gassee)和史蒂夫·萨考曼(Steve Sakoman)在库帕蒂诺(Cupertino)的巴布(Bubb)路上的一个废弃仓库里,开始了苹果公司内部的这个创新项目(就像麦金塔团队当年一样)。萨考曼的目标是开发一台定价相当于台式电脑的平板电脑,大约像A4规格的纸张折起来那样大小,能够识别硬笔手写,并有一个独特的图形用户界面。

起初,工程师们犯了一个典型的错误,他们给这个产品加上了一大堆功能,如一个硬盘驱动器、一个源矩阵液晶屏、红外网络技术,准备打造一个价值6000美元的产品,名叫费加罗(Figaro)(于1992年推出,很快就失败了)。牛顿个人数字助理的大多数设计方案都有一个较大的屏幕、大量内存和一个面向对象的图形格式。早期设计的应用对象是供住宅建筑师很快地为客户勾画一个草图,可对两维的房屋设计图进行清除和修改。这个目标用户的选择是不高明的。

由于手写识别技术异常困难,该项目在技术上停滞不前。1989年,苹果电脑的销售放缓,斯库里拼命地对公司做出调整。盖斯和萨考曼离开了苹果,创办了Be公司去制造电脑。斯库里让原施乐硅谷研发中心的研究人员拉里·泰斯勒(Larry Tesler)来负责牛顿个人数字助理的团队,让迈克尔·特奥(Michael Tchao)负责此产品的市场营销。此时,苹果公司内部的另一个竞争项目“袖珍水晶”(Pocket Crystal)出现了。

一个带有HyperCard软件的较小版本的牛顿个人数字助理,已经准备于1992年4月推出,售价为1500美元。然后有一款尺寸进一步缩小的、售价为500美元的“Junior”产品也在计划中。苹果还决定和世界上最大的液晶显示器制造商夏普公司合作来制造Junior,以分担成本。西门子和摩托罗拉也取得了制造许可证。牛顿个人数字助理团队经过大约两年的努力,1993年8月,Junior终于以MessagePad的名称发布了。两年来,牛顿个人数字助理团队每天工作16~20个小时,其间还有一名软件工程师高矶野(Ko Isono)于1992年12月自杀。该设备售价为700~900美元,可以发送传真,以红外接口与其他设备连接。它的主要功能是做笔记(Notes)、管理联系人(Names)和早期的日历功能(Dates)。但是该产品推出的时候,泰斯勒已经离开了团队,苹果董事会也赶走了约翰·斯库里,AT&T公司这时也推出了较为便宜的笔触式(PenPoint)平板电脑。

苹果的牛顿个人数字助理苟延残喘了四年,直到 Palm Pilot 掌上电脑把它彻底击溃。Palm公司提供了一款廉价产品,旨在解决特定用户的需要。1996年,Palm Pilot掌上电脑以300美元的售价发售,销量直线上升。1998年,Palm公司被3 COM公司兼并之后,其设计师离开,研制了一台与一部电话合二为一的 PDA(也就是一台智能电话),这就是后来Handspring公司的产品Treo(Handspring公司之后在2003年又回来与Palm公司合并)。1997年,史蒂夫·乔布斯终于又回到了苹果公司,1998年他关闭了牛顿个人数字助理项目。乔布斯在1998年曾经试图收购Plam公司和Handspring公司。值得一提的一个非竞争对手是微软为个人数字助理部门开发的 Win CE 软件。正如一个人在抽奖获得了一台康柏制造的WinCE便携机之后所说:“这东西很笨重,有个可怕的用户界面,用起来太慢,电池寿命又短,还必须用微软自己的软件。这使(我已经拥有的)Palm V看起来就像是一个优越的外星人从未来世界送给我的奇妙礼物。”

观察家给出了牛顿个人数字助理失败的多种原因。

总体来说,牛顿个人数字助理是一个新产品的伟大开拓者,但是其本身是一个失败。虽然第一年出货超过10万台,但是苹果还是失去了市场。10年后,史蒂夫·乔布斯携iPhone归来,这是一部革命性的智能手机,但这是后话了。

Go公司的PenPoint操作系统

笔计算的概念首次出现在1987年2月,当时米奇·卡普尔(Mitch Kapor)和杰瑞·卡普兰(Jerry Kaplan)乘坐私人飞机,在从波士顿到旧金山横跨全美的途中,他们讨论了笔计算这个想法。稍后不久,克莱纳-珀金斯公司为卡普兰和他的想法投资了150万美元,占有公司33%的股份。1987年8月14 日,Go公司正式注册成立。起初的团队包括卡普尔、卡普兰和彼特·米勒(Peter Miller),还有苹果公司的史蒂夫·萨考曼(几周后他表示不愿意跟苹果的一款产品竞争)。整个项目在杰瑞·卡普兰的著作《创业》一书中有完美的记载。这是描写硅谷创业文化最好的书之一。

Go公司从一开始就面临艰难的竞争。1988年7月,公司创办者愚蠢地给微软的比尔·盖茨演示了Go公司笔计算的一台概念样机,希望他能够合作。不想盖茨接二连三地派来很多主管打探信息,然后开发了微软自己的笔计算机。幸运的是,Go 公司和风险投资家约翰·杜尔的关系给他们带来了一个机会,他们在1989年3月给“研究理事会”(Research Board)做了一次演示,这个理事会是国内信息系统最高主管的组织。一位来自州立农业保险公司(State Farm)的主管决定与Go公司会晤,并且最终支持他们的概念,同IBM、惠普和王安实验室这些公司展开竞争。

此刻,Go公司需要做一个重要的战略性决定,需要在外部寻找一个供应商进行合作,来开发硬件和提供资金。不幸的是,Go公司选择了IBM而不是惠普。1990年3月,IBM同意购买Go的笔尖操作系统(Penpoint)的许可权。但是贷款的条件和后来的投资却带有惩罚性质,导致了Go公司的毁灭。1991年1月,Go公司发布了Penpoint的“开发者版”,赢得了电脑行业的广泛喝彩。10月,IBM开始推销它的Pen OS/2 ,作为Penpoint的一个替代品。到了1992年4月,当Penpoint1.0版发布时,IBM发布了它的Thinkpad笔计算机。对于创业过程中司空见惯的不可预测的环境带来的挫折感,卡普兰这样写道,一个创业者“面对着层出不穷的蛮横挑战,就像一台自动投球机般冷酷无情地对着你扑面而来。关键是要知道什么时候挥杆,什么时候闪避”。

Go公司最大的问题来自微软。1991年3月,Go公司和微软在图森(Tucson)的PC论坛上首次公开对抗。微软处处对GO设阻。它取得了API(应用程序接口)授权,表面上是为了构建应用程序,但是接着就研究API 的代码,很快就拿出了自己的移动API,即Pen Windows。微软给其他编程人员施加压力,让他们不要为 Penpoint 写应用程序,而只能为Pen Windows一家工作。微软一度想出办法,等于征收了Penpoint 100%的税,它强迫获得微软授权的硬件公司向微软支付Pen Windows的许可权费用,即便人家用的是Penpoint产品。竞争手段是肮脏的,但是起了作用,虽然这明显是违反反垄断法的行为。美国政府的反垄断部门联邦贸易委员会(FTC)的官员曾经想要提出诉讼,但是又决定撤销此举。1991年4月,卡普兰向联邦贸易委员会通报了微软涉嫌违反反垄断法的行为。

最后,Go公司和AT&T走到一起,以被这家电话巨头公司收购和解散而告终。1991年7月,Go公司同意把它的硬件设计组出售给AT&T及其他投资者。Go公司的衍生公司EO公司宣告成立,以制造基于Penpoint的笔计算机。但是在1992年5月,约翰·斯库里终于在芝加哥消费电子展上介绍了苹果的牛顿个人数字助理。1992年7月,Go 公司宣布和AT&T结为合作伙伴; 同年晚些时候,EO 公司和 AT&T 在计算机经销商博览会上演示了E0440个人通信机。到1993年6月,AT&T买下了EO的多数股份。8月,AT&T决定放弃Go公司的Penpoint而采用苹果公司的牛顿个人数字助理,AT&T兼并了Go公司,然后把它与EO合并。卡普兰和时任公司CEO的比尔·坎贝尔(Bill Campbell,原先在苹果公司,后来去了Intuit公司)为员工做出了正确的决定,他们卖掉了公司,但为员工保住了职位(他们也基本上毁掉了他们剩下的所有股权)。到1994年1月,EO-GO合并完成,AT&T在7月关闭了EO公司。

Go公司的失败有很多原因,卡普兰在其书中没有直接指出。

第一,产品项目对于一个初创公司来说可能太大。这对即使像苹果这样的大公司来说都很难,而且对于一个新市场上的新技术来说,等待进入市场的时间太长。

第二,卡普兰对于成本控制不是很敏感,花钱太随便,不得不花很多时间进行融资,还吸收了一些缺乏吸引力的企业合作伙伴,如英特尔(后来对Go公司没有起好作用)。

第三,Go公司挑选了错误的合作伙伴。也许硅谷本地的公司如苹果或惠普会更好些。选择IBM是个错误的决定,因为IBM是一个掠夺性的合作伙伴和竞争对手; 选择英特尔很可能也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因为它在策略上靠近微软,并没有拿出多少投资来帮助Go公司成功(它对Go公司的下注是一个廉价的赌注)。

一个有趣的插曲是:卡普兰在2005年6月对微软提起诉讼,联邦法院予以驳回,理由是已过诉讼时效(“记忆淡忘、文件丢失、证人不具备”,会对被告不利)。卡普兰争辩说,微软的违法行为只是在2002年才显现出来,其中包括对英特尔施压,不让它和Go公司走近; 威胁其他开发人员不要给Go公司写软件; 窃取行业机密,在接触了Go公司的专有材料之后,推出了Pen Windows。Go公司的失败固然并非不可避免,但是第一个真正成功的笔式电脑或PDA,也就是Palm Pilot,只是到几年后的1996年才开始起飞。Go公司的Penpoint操作系统基本上是早推出了3~5年。

◆本文地址: , 转载请注明◆
◆评论问题: https://jerkwin.herokuapp.com/category/3/博客, 欢迎留言◆


前一篇: 
后一篇: 

访问人次(2015年7月 9日起): | 最后更新: 2024-01-20 10:40:28 UTC | 版权所有 © 2008 - 2024 Jerkw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