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幸存者:贝宝、维基百科和基因组学(1999—2002)
泡沫破灭
这是一场狂热的聚会。网络公司的热潮推动着各种指标直冲云霄。
在1998年和1999年间,投入硅谷公司的风险投资从32亿美元增至61亿美元,增加了90%以上。1999年,在美国有457 只新股上市。绝大多数新上市的公司都是高科技初创公司,大约100家公司与互联网直接相关。其中大多数公司都在硅谷。在短短一年内,美国新创造了250位亿万富翁和成千上万的新百万富翁。微软公司的市值为4500亿美元,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公司,虽然它仍然比通用汽车公司小很多倍。比尔·盖茨成为世界首富,身价为850亿美元。2000年,硅谷的上市公司数量达到417 个。美国的风险投资总额在最高时达到了997.2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大部分投资都投给了软件(17.4%)、电信(15.4%)、网络(10.0%)和媒体(9.1%)行业。
硅谷历史上最糟糕的一次交易发生在1999年1月。当时@Home公司出资67亿美元收购了苦苦挣扎的Excite公司。这是当时最大的互联网并购案。同年晚些时候,Excite拒绝以不到100万美元的价格购买由两个斯坦福大学学生开发的一种新的搜索引擎技术,也就是谷歌搜索。
一个象征性的事件发生在2000年1月,拨号上网的先驱美国在线公司收购了世界上最大的媒体公司时代华纳。区区一家“网络经济”初创公司收购了一家“实体经济”大公司。在2000年最初的几个月里,微软、思科和英特尔的市值都一度突破了4 000亿美元的大关,惟一能与他们竞争的旧经济公司是通用电气。
在2000年3月,危机来到了。网络公司泡沫破灭的速度甚至比它扩张的速度还要快。在30个月内(2000年3月–2002年10月),以技术股为主的纳斯达克失去了78%的价值,抹掉了4.2万亿美元的财富。硅谷的损失是天文数字。在2001年只有76只新股上市。
网络股的膨胀以及后来崩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个原因当然是轻信和缺乏经验的“短线交易者”,他们踊跃购买毫无价值的股票。另一个原因是无能或不诚实的华尔街分析师,他们编造“特定”的报告来“证实”那些实际不值钱的股票的超常价值。最终的推动可能来自美国的中央银行——美国联邦储备局,它在1999年晚些时候增发了更多的货币,以至于人们有的是现金,无需为2000年的世界末日做更多的准备了。
如果这还不够,2000年的世界末日恐慌带给东海岸的大IT公司的伤害,可能比网络公司泡沫破灭带来的伤害更大。2000年1月1 日来而复去,没有任何灾变发生。关于世界末日的妄想被迅速遗忘,仿佛它从未存在过。1999年12月的最后一天,将作为有史以来乘飞机的最好的日子而留名史册,因为飞机上都是空的,人们都害怕飞机将在世界各地纷纷坠毁。不幸的是,2000年世界末日的妄想已经造成了一个显而易见的“盛极而衰”的局面。在1999年之前,人们已花费数十亿美元购买新的硬件和软件,然而所有这一切,必然在午夜后一分钟内立即付诸东流。这是鲜有的例子之一:在“破灭”发生之前就被广而告之。
毫无疑问,网络公司泡沫已经失控,在2000年世界末日恐慌后,IT投资的下降加剧了问题的严重性。股市崩盘直接影响到就业。网络公司关闭了一半,另一半公司不得不重新构建以适应一个新时代——要求公司的成长与利润成正比,而且不能离开利润。它们需要赚钱; 随着实际营业收入的下降,惟一的解决办法是削减成本。
在21世纪初,硅谷学会了如何削减成本。削减成本除了会造成裁员,还会带来另外三个问题。第一,以前大学毕业的软件工程师的数量大量增加以跟上需求,而现在没有就业机会给这些年轻的毕业生。第二,硅谷的公司已经开始向印度外包工作,2000年,印度62%的软件服务出口到了美国。第三,美国政府只是一味地满足IT行业的需求,增加为外国IT工作者提供的签证数量,造成移民大量涌入。在2000年,硅谷32%的熟练工作者出生于外国,大多来自亚洲。这些综合因素造成了湾区自淘金时代结束以来就业率的第一次大幅下降。
2001年的经济衰退是显著的,因为自大萧条以来,加州和湾区在很大程度上一直未受经济衰退的影响。加利福尼亚州的经济衰退趋于温和,而复苏则比较快速和强劲。但是2001年刚好相反:加利福尼亚州比全美其他地区的表现差了很多。
走出废墟
纳斯达克的崩溃并不意味着互联网已经奄奄一息。相反,在2000年,据估计世界上有4.6亿人连接在互联网上,每天在互联网上交换的电子邮件达到100 亿封。仅在2001年,共有4200万名用户在eBay上交易了价值达93亿美元的商品。一家偏僻小镇上的小企业也能接触到一个数百万人的大市场,这是历史上的第一次。这里我们仅仅提及一个象征性的统计,美林证券公司报告说,在2000年,该公司的机构客户在其电子商务平台的交易总额达到1.9万亿美元。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统计,在2000年,电子商务的总交易额将近1万亿美元。94%的电子商务是企业对企业(B2B),这基本上就是已有十年历史的电子数据交换在互联网上的翻版。企业对消费者(B2 C)的商品零售电子商务的销售额在2000年只有290亿美元,但在随后的几年中,迅速增长,年增长率达到两位数。
湾区的一些最具创意的想法正是在危机中涌现出来的。1999年2月,马克·贝尼奥夫(Marc Benioff)创办了Saleforce.com,将商业应用搬到了互联网上,并开拓了云计算,使用户不必拥有一部电脑即可运行应用软件程序。eHow.com成立于1999年3月,它通过各领域的专家撰写的文章,提供一部实用的百科全书来解决各个领域中的问题。1999年3月,乔纳森·艾布拉姆斯(Jonathan Abrams)在圣何塞南面的摩根希尔推出了Friendster,让人们能够创建社交网络。Blogger.com由埃文·威廉姆斯(Evan Williams)和梅格·休利汉(Meg Hourihan)于1999年8月创建,它使普通的互联网用户可以创建自己的博客,或者个人日志。
甚至音乐搜索也受到了影响。蒂姆·韦斯特格伦(Tim Westergren)是斯坦福大学音乐和声学计算机研究中心(CCRMA)的毕业生。他设计了一个名为Savage Beast的音乐搜索引擎,并且推出了音乐基因组项目(Music Genome Project),根据歌曲的音乐基因将它们归档。这个搜索引擎可以寻找与一首特定歌曲的基因组相类似的歌曲。该项目的网站演变成潘多拉(Pandora)网站。潘多拉是一个基于互联网的流媒体模拟电台,它根据听众的喜好“广播”音乐。只要给定一首歌曲,潘多拉就能产生一个定制的广播节目,播出类似的歌曲。
2000年,雅虎选用了谷歌的搜索引擎。Inktomi公司看到了苗头:谷歌打算消灭所有的竞争对手。于是Inktomi决定投资一个新的领域:流媒体。Inktomi公司斥资13 亿美元收购了快进网络(FastForward Networks)。这是一家专门从事在网络上大规模传播广播电视节目的公司,它在追随着西雅图的RealNetworks公司的脚步。Listen.com推出了Rhapsody,这是一种从数字音乐库中点播音乐的服务。RealNetworks公司在2003年收购了Listen.com。
虚拟货币
最新的热潮带来了虚拟货币的梦想。彼得·泰尔出生于德国,是保守的学生杂志《斯坦福评论》(Stanford Review)的创办人,也是一个成功的股票交易者。1998年12月,他与《斯坦福评论》的两位编辑——卢克·诺塞克(Luke Nosek)和肯·豪威尔(Ken Howery)共同出资,在帕洛阿图创办了康菲尼迪(Confinity)公司。该公司是密码学专家马克斯·莱夫钦(Max Levchin)的心血结晶。他是一个来自芝加哥的乌克兰裔犹太人,他带来了伊利诺伊州立大学的一帮校友,其中包括罗素·西蒙斯和杰里米·斯托普尔曼。他们的目标是开发一个系统,使Palm Pilot掌上电脑的用户可以汇钱(“发送”)给其他Palm Pilot用户,无需使用现金、支票或信用卡进行支付。
首先,对康菲尼迪感到钦佩的是欧洲人:诺基亚公司和德意志银行使用康菲尼迪软件从一台Palm Pilot上“发送”了300 万美元的投资给该公司的泰尔。其次,出生于南非的埃隆·马斯克(Elon Musk)也在帕洛阿图成立了X.com公司; 在此之前,他在1999年3月卖掉了他的第一家公司ZIP2 ,这是一家为新闻单位提供网站软件的公司。X.com公司则提供网上银行服务,包括一种用电子邮件寄钱的方法。在2000年,康菲尼迪公司和X.com公司合并,组成了贝宝公司。康菲尼迪原有的概念演变成了一种基于网络的服务,在互联网上将钱“发送”给一个E-mail地址,从而绕过了银行甚至国界。泰尔关于一种通用货币的乌托邦愿景都体现在强烈的反政府言词中,反映了湾区的传统态度。
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贝宝很快就不得不将大部分精力放在打假上。例如,要确保该用户是一个人,而不是一个程序。戴夫·高斯别克(Dave Gausebeck)和莱夫钦重新启用了AltaVista公司在1997年发明的一种技术——屏幕显示的字符是模糊和扭曲的,并要求用户用键盘输入。这基本上是一个反向的图灵测试(一台机器试图弄清楚它是否是在和人类对话),简称CAPTCHA(全自动区分计算机和人类的图灵测试)。
贝宝的成功是立竿见影的。它击败了所有在它之前试图帮助消费者在互联网上做买卖的竞争对手。贝宝和之前的网景公司一样,在政府或公司有所行动之前,就已被公众定为标准。在2001年10月,贝宝已经拥有1200万注册用户。2002年年初,公司股票上市,融资12亿美元。但是利益集团开始反击了:银行和地方政府用各种合法的方式来打击贝宝。最终,贝宝发现,生存下去的惟一办法是在2002年7月以15亿美元将自己卖给eBay。
贝宝是一个令人钦佩的优秀人才的摇篮,公司的200 名员工中不乏极其年轻的才俊之士。在公司股票上市时,莱夫钦26 岁,马斯克31 岁,泰尔是最年长的,35 岁。后来到了2006年,200名员工中的一半人都离开了贝宝,或是创业,或是参加初创公司。2002年12月,贝宝的雷德·霍夫曼(Reid Hoffman)在山景城创办了LinkedIn,这是一个主要面向企业的社交网站。2002年,贝宝的联合创始人埃隆·马斯克成立了空间探索技术公司或称SpaceX公司来发展航天交通; 2010年12月,他的猎鹰9号(Falcon)成了地球轨道上的第一艘私人航天飞船。鲁洛夫·博塔(Roelof Botha)成为红杉资本的合伙人。泰尔创办了自己的风险投资基金Clarium资本公司。在随后的几年中,贝宝的前员工又创建了Yelp,由杰里米·斯托普尔曼和罗素·西蒙斯创建于 2004年; YouTube,由查德·赫利(Chad Hurley)、陈士骏(Steven Chen)和乔德·卡里姆(Jawed Karim)创建于2005年; Slide,由马克斯·莱夫钦创建于2005年; Halcyon Molecular,由卢克·诺塞克创建于2009年。“贝宝帮”在硅谷已广为人知,但是它不只是一个帮派,还是一个自力更生、相互合作的群体,因为其中包括了风险投资家、创业者、管理者和工程师。
赢家和输家
许多硅谷大公司在经济衰退中表现良好。例如,甲骨文在2000年放弃了客户端-服务器构架,改而钟情于基于浏览器的构架。其2001年第一季度的销售收入为23亿美元。Siebel公司在1999年拥有当时的客户关系管理(CRM)市场的50%,并且很赚钱。
AMD公司击败英特尔,实现了一个历史性的转折。在 2000年 2月,AMD 的速龙(Athlon)微处理器主频突破了1GHz的难关。几个月后,英特尔推出奔腾III芯片(运行速度相同)。然而,2001年是半导体产业很糟糕的一年。半导体行业的营业收入暴跌超过30%,仅英特尔就下降了21%,从2000年的337亿美元下降至265亿美元。
英国芯片制造商ARM自1991年以来一直在销售嵌入式RISC芯片。至1998年,这一技术已经成熟; 高通公司获得授权,将之用于其手机技术。至2001年,ARM在嵌入式RISC芯片市场占据了主导地位,特别是在手机应用上。只有英特尔、IBM、AMD和中国台湾的无工厂芯片设计公司威盛拥有英特尔的X86技术的许可,而ARM使任何人都可以很容易地获得其技术授权。除了其芯片的优点外,它的商业模式对于有意开发自己的定制处理器的制造商也是更为有利的。因此,毫不奇怪,其他几十家公司都选择了ARM。
第一个特别成功的智能手机专注于电子邮件和电话。从滑铁卢大学拆分出来的加拿大RIM公司(Research In Motion)于1999年推出了黑莓智能手机。这是一种有真正的键盘的手持设备。用户可以查阅电子邮件、拨打电话、发送短信和浏览网页。电话已经变成了一个无线的电子邮件终端,电子邮件也已经成为一种移动服务。硅谷立刻警觉起来。由WebTV公司的前雇员安迪·鲁宾(Andy Rubin)创立的Danger公司于2002年10月发布了Hiptop手机,后来更名为T-Mobile Sidekick。这使Palm深陷困境:至2001年年底,营业收入下跌了44%。
计算机大公司正在发生变革。1999年7月,惠普公司任命卡莉·菲奥莉娜(Carly Fiorina)担任CEO,她成为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公司中的第一位女性CEO,这是湾区一贯鼓励多元化的又一个明证。2002年5月,惠普收购了康柏公司,成为全球最大的服务器制造商。它是仅次于IBM的全球第二大电脑公司,也是戴尔公司在个人电脑市场的惟一有力竞争者。看来,个人电脑市场经过令人惊叹的跌宕起伏之后,那些仍然屹立不倒的还是老一代的公司。由于康柏曾经收购DEC,惠普现在拥有一个部门,这个部门之中又有一个部门,它正是自己过去的老对手。具有象征意义的是,这代表了硅谷和波士顿之间战争的结束。在那场战争的巅峰时期,没有人会想到,有朝一日DEC会成为一家硅谷公司的一个小小的部门。DEC正是波士顿地区的“128号公路”科技热潮的源头。
幸存的另一个老一代巨头IBM几乎已经离开了个人电脑市场,但是仍然主宰着软件服务业。2000年,软件和服务占到IBM业务的50%。电脑制造业的历史看起来像是知名公司的巨大墓地,从UNIVAC到DEC再到康柏都埋在这里。
企业级技术
基于网络的电子商务依然存在。这些年来,那些名不见经传的赢家都是不畏暂时失败、高瞻远瞩的公司。尤其是电子商务,它完全是由软件驱动,需要有更好的分析方法。在后来的十年中,大量初创公司将试图利用这一事实,继续朝着优化零售业的方向努力,这种趋势一直存在于美国企业中。DemandTec 公司成立于1999年,由斯坦福大学教授李浩(Hau Lee)和经济学家迈克·尼尔(Mike Neal)在圣马特奥创办,成为零售商分析软件工具或消费者需求管理软件(CDM)的领军公司之一。此类产品对消费者在网络上的行为进行幕后的科学研究,以帮助电子零售商确定价格和营销策略。这也是云计算以及大数据管理的早期应用之一。
消费类多媒体
整个消费类多媒体业务显现了广阔的前景。由于数码相机日益便宜,摄影已经完全实现数字化。音乐也已经数字化,尤其是免费的软件可以让音乐爱好者将CD转换成mp3文件。数字格式的视频开始流行。消费者需要两种东西:能够显示和播放这些数字文件的应用程序,以及存储它们的空间。1999年,IBM发布了一个37.5 GB的硬盘驱动器,这是当时世界上存储量最大的。已经被Veritas软件公司以30亿美元收购的希捷技术公司专门从事存储管理软件的研发,它的Barracuda硬盘驱动器以180 GB的容量打破了IBM的纪录。3 PAR公司成立于1999年,由SUN公司的前主管杰弗里·普莱斯(Jeffrey Price)和在印度出生的SUN公司前总架构师阿肖克·辛格尔(Ashok Singhal)在弗里蒙创办,生产共享的存储设备。它利用“正好够”和“正及时”的分配策略提高存储效率。以色列的M-Systems公司成立于1989年,由多夫·莫兰(Dov Moran)创建。在1995年,该公司已推出了第一款闪存驱动器,并在1999年推出了第一款USB闪存驱动器,其营销口号为“钥匙链上的硬盘”。基于闪存的固态硬盘也诞生了,它没有可动的部件,替代了有可动部件(其中包括一个转动的磁盘)的机电硬盘驱动器。它的诞生将给这个行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同时,在2000年,微软展示了Windows的媒体播放器,用来播放音乐和视频。2001年1月,苹果公司用它的iTunes软件做出回应。2001年10月,苹果公司选择了一个完全不同的路线:它推出了一款消费电子设备iPod来播放音乐文件。它基本上是一个mp3 音乐的“随身听”,装有一个5 GB的内置硬盘。
这个时代最大的创新之一——对等网络(P2P)的历史,大部分都发生在湾区之外的地方。波士顿东北大学的学生肖恩·范宁(Shawn Fanning)提出一个网络服务的创意,在互联网上传播mp3文件,也就是音乐作品。在1999年6月,他的网站Napster上线运营。这个网站让世界各地的消费者共享音乐文件,对整个音乐产业都置之不理。音乐产业做出了回应,提出了诉讼,并使Napster最终在2001年7月关闭了。然而已经为时太晚,这场大劫难已经无法停止。Napster启发了新一代类似的网络服务,只是新一代网站采用了点对点的对等网络架构,改进了Napster的商业模式。
对等网络服务主要是方便了两台计算机之间的文件传输,但是在两台计算机之间并没有物理存储的文件。例如,对等网络的文件共享工具 Kazaa 是由阿赫蒂·海恩拉(Ahti Heinla)、帕瑞特·凯瑟萨鲁(Priit Kasesalu)和贾安·塔林(Jaan Tallinn)在爱沙尼亚开发的,并于2001年3月由荷兰公司Consumer Empowerment推出。2001年7月,旧金山居民布莱姆·科恩(Bram Cohen)公布的对等网络文件共享协议BitTorrent,很快成为同类中最受欢迎的服务。它的速度比以前的对等网络服务更快,这是因为它同时(如果在多台服务器上有多个文件副本存在)从许多不同来源下载文件。这些神童成了抵制音乐产业的反主流文化英雄。
游戏业也经历了戏剧性的转变。1996年,《旧金山纪事报》的网站推出《 Dreadnot》游戏,其内容是一个发生在旧金山真实地点的虚构故事。它的特色是真人参与,使用电话号码、语音信箱、电子邮件地址以及其他网站,它是一个互动的多平台的故事。它是第一个“现实替代游戏”,而且是免费的。几年后,在红木城附近,艺电公司的游戏设计师团队开始开发游戏《 Majestic》,最终在2001年7月首次推出,这是第一个市售的“现实替代游戏”。在保持题裁的主旋律方面,功劳要归于两位虚构游戏的设计师——布赖恩·凯尔(Brian Cale)和迈克·格里芬(Mike Griffin)。这些游戏涉及玩游戏者的真实生活,因此艺电公司的营销口号是“演的就是你”。微软公司的《野兽》(The Beast)是在全球范围内推出的这种风格的游戏,它的亮相早于《Majestic》几个星期。
无线与加密技术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是一种用无线电波跟踪物体的无线技术,发明于20世纪70年代,但是在很大程度上被置于角落。在1998年,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大卫·布洛克(David Brock)和桑贾伊·萨尔马(Sanjay Sarma)开发了基于互联网的超高频RFID,使得顶级零售商店如沃尔玛(Wal-Mart)可以广泛部署RFID技术,用于供应链管理中的库存管理。沃尔玛最终将RFID在2005年之前推广到所有供应商。Alien技术公司是RFID产品的早期制造商之一,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电气工程教授斯蒂芬·史密斯(Stephen Smith)创建。
RFID的另一个应用是非接触式信用卡(或称“闪读技术”)。这些信用卡嵌入了一个RFID微芯片,它并不需要刷卡,只需要晃一下。这个创意首先是在1997年用在中国香港的八达通卡上,用以支付公共交通费用,以及在1997年用在美孚石油公司的Speedpass钥匙链加油卡上。
这个市场的领先者在欧洲和日本。欧洲市场由 Mifare 卡占主导,它是由米克朗公司(Mikron)于1994年在奥地利开发的(Mifare的意思是“MIKRON票务系统”),该公司后于1998年被荷兰的飞利浦集团收购。而索尼公司于1996年推出的FeliCa电子钱包则主导着日本市场。两者都是专有技术,因为它们都是在国际标准产生之前推出的。
数字通信加密技术诞生在湾区,但是它的改善应该归功于以色列的科学家。阿迪·沙米尔曾为公钥基础结构PKI发明了至关重要的RSA算法。他在1984年提出了一个更为简单的加密形式:基于身份的加密(IBE),其中公共密钥是发件人的某一独特身份信息(通常是个人的电子邮件地址)。基于身份的加密的第一次实际应用是在2001年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教授丹·博内(Dan Boneh)的工作中。他的两个学生瑞斯·凯科(Rishi Kacker)和马特·波克尔(Matt Pauker)于2002年在帕洛阿图创办了Voltage公司,为企业客户开发安全软件。
维基百科
维基百科(Wikipedia)创办于中西部,后来成了社会影响最大的网站。1996年,芝加哥的期权交易员吉米·威尔士(Jimmy Wales)与别人一起,联合创办了Bomis网站。这是一个为男性客户提供色情内容的网站。与此同时,他宣传有关一部自由的百科全书的愿景。他利用 Bomis 作为他的资金来源,任命拉里·桑格(Larry Sanger)担任新百科全书(Nupedia)网站的主编。新百科全书网站于2000年3月问世。这个概念与理查德·斯托尔曼的自由软件基金会如出一辙,只不过它不是有关软件的,而是有关世界知识的百科全书。
接下来维基出现了。桑格在2001年1月决定增加一种“维基”的功能,让参与者可以进入他们提供的文本。维基已成为一种用来分享知识的企业内网中流行的方式,基本上取代了旧的群件概念。这种方法已被证明比传统的同行评审的过程更加有效,因此,“维基百科”(桑格取的名字)比“新百科”更受欢迎。威尔士意识到维基百科是正确的道路,于是就放弃了新百科,向每一个人开放维基百科。维基百科作为一个非营利的基金会,于2003年在旧金山正式成立。它成了一个自由的、多语言的百科全书,由互联网群体协同编辑。在后来的短短几年内,它包含的信息量超过了《大英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Britannica)曾经奢想收集的。这是乌托邦式的理想渗透到互联网世界的又一个例子。
拉里·桑格离开了维基百科,加入了设在斯考茨谷的数字化大全基金会(Digital Universe Foundation)。它由曾任 Novell 公司主管的犹他州的创业家乔·法尔马格(Joe Firmage)和在德国出生的天体物理学家伯纳德·海希(Bernard Haisch)于2002年创办。它的使命是创建一个更可靠的基于网页的百科全书,也就是“数字化大全”(最初叫作One-Cosmos)。
“非版权运动”(copyleft)是在网络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知识产权倾向。它反对大媒体公司“版权所有”的做法,因为这种做法扼杀了创造力。斯坦福大学法学院的法学教授拉里·莱斯格(Larry Lessig)于2001年在旧金山创办了创新共同体(Creative Commons),主张实行比传统的“版权所有”做法更为宽松的授权制度,使具有创造性的作品得以分享和传播。莱斯格接着创建了斯坦福大学互联网与社会中心(CIS),“以改善互联网的隐私保护”。
上传
这一代网络用户与上一代之间的主要区别不在于浏览网页的人数,而在于上传内容的人数。
数字化内容已经存在了几十年。在欧美国家,绝大多数档案已经被转换成数据库。大量的文字被扫描和数字化。几乎所有新的文本都是数字形式。自从冰盒迅速地从家庭生活中消失以来,再没有其他家用电器像打字机那样在20世纪90年代从家庭中消失得如此之快。传真被E-mail代替,报纸和杂志已经转换为数字形式。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正在以指数速度产生着数字文本,无论是学生在校写作,还是成年人给亲友写信。数码相机和数码录像机产生的数字图像和声音向潮水一样涌向电脑。类似Napster的服务普及了这一理念:一首歌就是一个文件。
所有这些数字化的材料一直存在,但大多数是由个人保存在家里或者办公室的电脑上。顾名思义,浏览器和搜索引擎就是鼓励人们从网络下载信息,而不是向网络上传信息。维基百科、博客、对等网络工具和社交网站,还有很快出现的YouTube和Flickr,都预告着一个时代的来临,在这个时代,上传的比率几乎与下载的比率旗鼓相当。事实上,上传本身正在成为一种娱乐形式。20世纪90年代是互联网民主化的时代。21世纪初的10年则见证了上传的民主化,越来越多的个人开始将他们的数字化内容上传到网络,此举成为人类历史上集体创造知识的最为壮观的过程之一。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在线的商业模式大大地过时了。1990年,电影制片公司华纳与出版商时代公司合并。之后,时代华纳公司在1996年收购了特德·特纳(Ted Turner)的TBS公司,进入了有线电视业务。现在媒体企业集团拥有了电影、电视节目和报章。然后在2000年,美国在线收购了时代华纳,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公司诞生了,这是互联网时代的第一个媒体企业集团,从电影到电子邮件,它无不涉足。他们当时是想将内容和网上发行结合在一起,但是失败了,因为随着拨号接入的时代被数字用户线路(DSL)和电缆宽带的时代取代,美国在线很快就失去了对万维网的控制。人们不再需要美国在线的拨号服务,因为它有限制,用户们只能看到万维网中由美国在线拥有的那些内容。
生物技术
不幸的是,网络泡沫的破灭也影响到了生物技术产业。生物技术创业融资在2000年达到330亿美元的高峰后暴跌。无奈的是,比尔·海瑟汀(Bill Haseltine)的人类基因组科学公司(Human Gename Sciences)是渲染得最厉害的东海岸的创业公司之一,结果也是成了一场令人尴尬的虚张声势。在网络泡沫破灭之前,它筹集了大量资金,但是它并没有推出任何药品。幸运的是,慈善机构投入的资金抵消了风险资本的撤资。2000年,原基因泰克公司的科学家维多利亚·黑尔(Victoria Hale)在旧金山创办了第一个非营利性的制药公司OneWorld健康研究所。2000年,比尔与梅林达·盖茨基金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基金会,它尤其重视生物技术。
生物燃料也开始吸引资金。从药物开发商 Maxygen 公司分离出来的克迪科斯公司(Codexis)于2002年成立。阿米瑞斯生物技术公司(Amyris Biotechnologies)成立于2003年,由伯克利的一些科学家创建; 由于OneWorld健康研究所的帮助,它在几年内筹集了超过1.2亿美元的风险投资。
2000年,美国政府资助的人类基因组计划(HGP)和私人资助的塞莱拉公司(Celera)握手言和,并共同宣布他们已经成功地将整个人类基因组解码。人类基因的列举,开创了一个新的学科:基因组学,也就是研究基因的科学。特别是生物学家希望找出哪些基因会引起哪些疾病,以及创建一种预测医学,或者只是开发一种更聪明的诊断方法。换句话说,塞莱拉公司和人类基因组计划已经产生了数十亿比特的信息,但接下来的任务是解读这些信息,并通过它们理解人类的疾病。这意味着有人需要沙里淘金,在海量数据中寻找有用的信息。Silicon Genetics公司于2000年在红木城由出生于澳大利亚的斯坦福大学生物化学系数学家安德鲁·康威(Andrew Conway)创建,他的工作重点是“表达软件”,也就是用以研究基因表达的工具。
双螺旋公司(DoubleTwist)、人类基因组科学公司和Invitron等公司都相应地修改了自己的商业计划。这些生物医学公司希望不是销售药品,而是销售信息和分析结果。这是生物技术行业的生物信息学部分。这里也有基因组学的部分,它对一个特定的人的基因组进行分析,而不是解释大量的信息。
个人基因组学的一个重大步骤是2002年10月成立国际人类基因组单体型图联盟(International HapMap Consortium)。这是各个研究中心(加拿大、中国、日本、尼日利亚、英国,以及美国的四个研究中心,其中包括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之间的一个合作组织,旨在构建人类基因组单体型图。这张图谱是关于SNPs(单核苷酸多态性)的。SNP 是指DNA中的一个核苷酸在同一物种的不同个体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存在于人群中的1 000万个左右的SNP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比其他人更容易患上某种疾病。在2002年,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所的杰弗里·特伦特(Jeffrey Trent)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建立了非营利性的翻译基因组学研究院。
人类基因组测序使得位于帕洛阿图的Incyte公司的领先的数据库的一部分变得无关紧要,但Incyte公司继续收购生物技术初创公司,并于2000年推出了Lifeseq的网络版本,以更实惠的价格提供有关基因功能的信息。而双螺旋公司则因受到网络泡沫破灭和人类基因组测序的双重打击而倒下。
媒体注意到,先进细胞技术公司(ACT)于2001年10月宣布,它已经克隆出世界上第一个人类胚胎; 此事让乔治·布什(George W.Bush)总统大怒,他基于多种理由反对克隆人类。ACT是从马萨诸塞大学拆分出来的公司,由詹姆斯·罗布尔(James Robl)创办。他的实验室首创从体细胞克隆牛犊。这个团队包括罗布尔的学生何塞·奇贝利(Jose Cibelli),他曾经尝试通过细胞核移植恢复细胞的活力; 还有罗伯特·兰扎(Robert Lanza),他致力于濒危物种的克隆工作。他们的目标是为有争议的医学研究提供所需的胚胎干细胞。
在此期间,合成生物学达到一个重要的里程碑。2002年7月,美国纽约大学石溪分校的埃卡德·威马(Eckard Wimme)的团队研制出第一个合成病毒。他们通过从网站上下载的化学代码,克隆了脊髓灰质炎病毒。制药行业在南旧金山周围的地区继续成长,斯坦福大学的医学院起了不小的作用。例如,以色列出生的教授达里亚·莫斯利-罗森(Daria Mochly-Rosen)在2002年开办了KAI制药公司。
神经技术
对于人工智能的兴趣也再度升温。这个领域自20世纪80年代的全盛时期以来已明显衰落。然而,行动大多来自未来学家和知识分子,而不是从业者; 资金来自慈善家,而不是学术界或政府。人工智能奇点研究所(SIAI)成立于 2000年,由埃利泽·尤德考斯基(Eliezer Yudkowsky)在旧金山创办,致力于超人类智能的研究。2002年,Palm电脑公司的杰夫·霍金斯在门罗帕克创办了红木神经科学研究所(Redwood Neuroscience Institute)。
由于前景远大,斯坦福人工智能实验室正在悄悄研制机器人,并在2005年“大挑战”的车赛中获胜。这是一场由美国国防部先进研究项目署资助的无人驾驶汽车大赛,在内华达州的沙漠中举行。斯坦福凭借一辆改装的大众牌越野车“斯坦利”胜出。
绿色科技
经济危机时期往往是人们憧憬全新产业领域的好时机。硅谷的一个新兴科技主题是能源,尤其是在2001年的恐怖主义袭击暴露了美国对恐怖袭击防不胜防之后。2001年,毕业于印度著名的国家技术学院的斯里达尔(Sridhar)在桑尼维尔创办了Ion America公司(在2006年改名为Bloom Energy公司),来开发燃料电池技术,从而产生环保电力。他曾经参与过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火星探测任务。在短短几年内,该公司已筹得4 亿美元的风险资金。他的燃料电池以海滩的沙子为原料,每个单元的造价为70万到80万美元。谷歌和eBay是这些燃料电池发电机的早期使用者。燃料电池使个人从发电厂和输电电网的束缚中得以解放成为可能。
纳米太阳能公司(Nanosolar)是硅谷的第一家太阳能公司,并与斯坦福大学和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协作。他们开发了一种能够将太阳光转换成电能的油墨。这成为灵活、低成本、重量轻的太阳能电池系列产品的基础。
纳米技术
纳米技术似乎反而受益于网络泡沫的破灭,因为更多的风险投资家开始寻找网络公司之外的其他投资领域。美国政府在2001年启动了国家纳米技术计划,推动了该行业的发展。硅谷此方面的初创公司包括:Nanosys 公司,成立于 2001年,生产结构材料;Innovalight公司,成立于2002年,专门从事太阳能电池技术开发。风险投资家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纳米技术的风云际会中看到了机会。然而,大肆宣扬纳米技术却产生了一些华而不实的书和组织,例如由罗伯特·弗雷塔斯(Robert Freitas)和拉尔夫·梅克尔(Ralph Merkle)合著的《运动中的自我复制机器》(Kinematic Self-Replicating Machines,2004)一书。
按照政府干预以促进高科技投资的老套路,中央情报局(CIA)于1999年在门罗帕克设立了一个奇特的非营利的风险投资公司,叫作In-Q-Tel公司。它将投资前沿技术,例如纳米技术和生物技术。他们在硅谷的投资之一是Keyhole公司——它开发地理空间数据的可视化工具(用来显示三维卫星图像的软件)。
仿生学
湾区总是充满着激情地要创造一个具有最大包容性的社会,这使它成为一个一贯善待残疾人的地方,尤其是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校园一带。2000年,国防部先进研究项目署决定资助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机器人和人体工程学实验室的一个项目。它开发的技术能够使瘫痪的人活动起来。这些“外骨骼”被命名为BLEEX(伯克利下肢外骨骼),是由电池驱动的轻质的假腿,不仅能够帮助身体不便的人行走,还能承受负重。第一个BLEEX于2003年推出。2005年,该实验室的主任哈麦侬·卡泽如尼(Homayoon Kazerooni)创办了Berkeley ExoWorks公司(后更名为Berkeley Bionics公司),将这个产品商业化。2010年,该公司推出了eSuit。这是一件由计算机控制的制服,可以帮助身体不便的人行走。
电子社交的人生百态
20世纪90年代,电子邮件变得十分流行。电子邮件和网络不仅迅速被用于工作,而且还用于个人事务、娱乐和家庭。高科技手段本身并不具有社交能力,但是制造和日常使用它们的人发现了它们的社交价值。它们很快就被当成社交工具,取代了硅谷缺乏社交的生活方式。人们创建了足球爱好者、登山爱好者和音乐爱好者等社交网络。高科技工具对于建设社交网络极具价值,这一发现将产生广泛的影响。这也意味着个人将越来越融入到网络之中。
电子邮件产生了一种个人与社会进行互动的新模式:它允许人们延迟答复、过滤来电和进行优先排列。当然,电话答录机已经做到了这一点; 但是电子邮件是书面的,并且存储在电脑中。电子邮件还允许有多个收件人,从而产生了邮件通信录。换句话说,电子邮件增强了对个人通信的控制。
电子社交的问世将朋友间应有的一些礼尚往来也取消了。高科技促进了信息的流动,但却以牺牲身体的流动性为代价。远程办公即使不算太普遍,但是也已经更加常见。远程办公者生活和工作在同一个地方,例如在家里办公。他们工作时随性而至,没有固定的工作时间,只要他们在截止日期前完成任务就行。远程会议和远程办公进一步减少了人与人的互动。同事变得看不见了,虽然每天24小时都在一起办公。一方面,高科技手段可以让你随时随地找到某个人。另一方面,它也让你从群体中疏离。
硅谷的工程师是他们发明的技术的第一批使用者。但是反之亦然,硅谷的工程师也可能是其他地区开发的技术的最后使用者。例如,他们使用手机的速度比欧洲慢了许多。
虚拟社区如此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实体社区的不成功。硅谷是一大片杂乱无章的低层建筑物群,它没有作为一个社区的特色(只能将没有特色作为它的特色了)。尤其是圣何塞,它已成为全美国最富有的城市之一; 然而,它不是一个城市,只是一些多年来独自发展、毫无特色的居民区的集合。因此,政府决定在一夜之间建立一个闹市区,引入欧洲品味的生活方式。政府花了几乎10亿美元建立了一个大型的购物、餐饮和娱乐中心,位置是精心挑选的,在圣何塞与圣塔克拉拉以及库帕蒂诺的交界之处。2002年,桑塔纳一条街(Santana Row)开业,它完全是人造的。
神话
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由于网络公司热潮和有利的国际环境,很多人在讨论如何将硅谷模式输出到世界其他地区,尤其是新加坡、印度和中国。没有人能找到完全正确的公式,虽然他们都从硅谷的许多方面得到了启发。
美国公司自己对于如何促进创新就有不同的见解。例如,微软公司前首席技术官内森·梅尔沃德于2000年成立了Intellectual Ventures公司。这是一个神秘莫测的企业,其商业模式是购买尽可能多的专利,涵盖几乎每一个可以想得到的领域。但是它的重点是在申请专利,而不是孵化具有活力的企业。拥有一个庞大的专利组合,这基本上是一项法律业务,需要大批知识产权律师。它可以是赚钱的,因为任何试图在同一领域开发产品的其他公司必须购买相关专利。当然,这种“专利钓饵”的做法阻碍了而不是促进了创新,因为许多小公司永远别想涉足某个领域,在那里有一个10亿美元的风险投资基金把持着专利。尽管慈善基金鼓励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发明家,但硅谷却不看好这种方法,因为它是人为的,并不能创造出一个真正的一体化的经济体系。
微软公司的共同创始人保罗·艾伦在1992年开创了一种方法。他在帕洛阿图成立了Interval研究公司。这是一个科技孵化器,它没有产品,但申请了大量的专利。18年后,这些专利被用来与几乎每一家从事网络业务的大公司打官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