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十年败绩:初创公司夭亡的案例研究(2001—2010)
十年败绩
对于硅谷的初创公司而言,这是艰难的十年。就连硅谷知名的大型“引擎”企业也有一些发展得很不顺利。Novalux公司是一个初创公司的败笔,它在科技泡沫里苟延残喘,暴露了初创公司在创造复杂的技术方面功力不足的缺陷。Friendster和MySpace这样早期的社交网站,错失了千载难逢的良机,后来败给了Facebook。最大的和最具争议的失败是雅虎,它从2000年的“互联网之王”衰落成2012年的一个可有可无的公司。
Novalux的半导体激光
Novalux公司成立于1998年,当时正处在互联网泡沫顶峰时期,但是它居然维持了10年之久。它在破产前消耗了风险投资约1.93亿美元。公司创始人亚兰·莫尔兰蒂(Aram Mooradian)是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位激光科学家,他发明了一种超强半导体激光,他认为这种半导体激光可以用于高清电视、光纤数据传输,甚至可用于医生诊所进行血液采样。莫尔兰蒂从Vanguard Ventures公司和Crescendo Ventures公司筹集了250万美元,在加州圣马特奥设立了一个办公室,接着又从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银行、Crescendo公司和Telesoft 合伙人公司筹集了更多的资金(1.09亿美元)。此时该公司仍在规划阶段,没有产品。莫尔兰蒂后来雇用了160名员工,设置了一个制造工厂,却发现其潜在客户即光纤网络集成商,诸如朗讯、北电,都在2001年的电信泡沫的破灭中削减了预算。Novalux公司辞退了40%的员工,并在2003年3月申请破产。
新的支持者让 Novalux 依然活着。新的一拨支持者,包括摩根士丹利、Doll Capital Management公司、Dynafund公司等,接手之后又投入了3300万美元为高清电视和电脑显示器制造芯片。2005年财务报告预计,到2008年,Novalux将有8600万美元的销售额。然而,产品总是有毛病。莫尔兰蒂在2006年心脏病发作,药物损坏了他的肾脏(他需要一直接受透析治疗)。客户们在2007年再次帮助解困,但是风险投资者决定放弃,把公司以700万美元卖给了澳大利亚的Arasor公司。莫尔兰蒂事后认为:公司的错误在于想搞制造,而不是开发和测试芯片,然后把技术授权给更大的公司。一个小巧的初创公司在英特尔和东芝这样的公司面前,没有任何制造上的优势。
Friendster和MySpace:早期社交网站的失败
Friendster和MySpace的例子说明:即使较早进入一个领域,甚至后来做得很大,都不能保证成功。技术型的初创公司在壁垒较低的领域里,比如在社交网络领域,需要创造某种锁定效应,一般是借助一个真正的网络效应,并且它们需要执行得当。Friendster和MySpace失败的故事发人深省。两家公司都差点主宰市场,但最终还是输给了Facebook公司。
2002年,前网景公司的软件工程师乔纳森·艾布拉姆斯在加州摩根山创办了Friendster公司,这样他就能更方便地约见女孩。这是一种通过浏览朋友的通讯簿寻找漂亮女孩的方法。无独有偶,Facebook公司一开始也跟这个差不多,公司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也希望有办法能搜索到哈佛大学的本科生年鉴,这表明君子好逑的现象会导致产生深刻改变社会的技术。Friendster网站开始起飞,谷歌在2003年曾经给艾布拉姆斯开价3000 万美元收购公司(这一数额的谷歌股票后来价值超过10亿美元)。许多风险投资家的追捧使艾布拉姆斯的胃口越来越大,他愚蠢地拒绝了谷歌,反而在2003年融资约1540万美元。克莱纳-珀金斯公司的约翰·多尔和基准资本公司的鲍勃·卡格勒(风险投资大王)是早期的支持者和董事会成员,而天使投资明星,诸如彼得·泰尔和西里亚姆(Ram Shriram)也参了股。
据说,当时艾布拉姆斯宣称他有一个很不错的商业计划,但是在2004年4月,也就是公司融资几个月后,投资者罢免了他,随后这个计划完蛋了。投资者把事情搞得一团糟。董事会成员的平均年龄是50多岁,他们不懂技术之间的细微差别。然而,多尔表示,投资者“理解机会(但是)……公司没有抓住这个机会”。多尔称艾布拉姆斯太年轻,应付不了正在成长的公司遇到的一些关键问题,包括雇用人员、开拓市场等。
因为网站打开速度太慢,使产品蒙受损失,加载一个页面要花40多秒,而网页正是公司的核心服务。与此同时,董事会关注的是互联网电话服务和其他辅助服务,如多种语言和广告。走马灯般地频繁更换CEO,每个人都只当了几个月。一个关键的决定是保持服务的“封闭性”,也就是说,用户必须张贴他们的真实图片、真实资料,连接到的也只能是朋友的朋友。
与之形成对照的是MySpace,它是在2004年年初由洛杉矶的两位音乐爱好者创办的。它有一个简单的“开放式”系统,任何人都可以和其他人联系。My Space专注于给用户提供一个自由空间来张贴他们的文字、音乐、视频,并且联系简便。该公司开始吸引比Friendster更多的用户,MySpace的股东在2005年以5.8亿美元将其卖给了新闻集团。
Friendster在2005年年末耗尽资金。它从未研究出一个切实可行的赢利策略,来让免费用户付费,或者从广告中产生健康的营业收入。投资者面临着艰难的选择,但是仍决定加大赌注。从2006年到2008年,Friendster又集资3300万美元,开始专注于运营问题和核心产品。但是该公司已经失去了领先地位,它决定尝试专攻老用户和亚洲用户。2009年,Friendster被一家马来西亚公司MOL Global以2640万美元收购。2010年,Facebook以4 000万美元购买了Friendster的一部分社交网络的专利。
MySpace被收购之后,在运营和战略方向这两个方面很快开始走下坡路。公司允许用户在他们的网页上随便投放图片、图形和视频,整个过程看起来像一种凌乱不堪和幼稚的“青春期焦虑症”。MySpace也存在色狼的问题,更不用提垃圾邮件、病毒和色情的问题。该公司允许杂乱无章的广告进来,进一步降低了用户体验。可以说,MySpace最大的错误是轻视了Web 2.0技术的重要性,同时也不重视第三方开发者的应用程序。
2008年—2010年,Facebook呼啸而来,超越了MySpace和Friendster,在两年时间内,创纪录地赢得了5000万到2亿名用户; 到2010年年中,它有超过5亿名活跃用户; 到2013年年初则超过了10亿名。Facebook有一个半封闭的网络。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页面的开放程度。Facebook保持了设计的简单化和标准化,赋予用户一些能力来定制服务,但是并不杂乱; 它保持着简洁的用户体验; 除了广告外,它还开发了其他的营业收入来源,比如像游戏和实用工具这样的应用程序,鼓励第三方开发者。Facebook也精于构筑社区这样有挑战性的业务,它从用户的学校关系网开始,然后扩展到可以想象到的每个类型的群体。Friendster从未找到过适合它的执行方法; 至于MySpace,与其说它是一个大的群体,毋宁说它更像是一个孤岛。
雅虎撤出搜索业
可以说,雅虎公司是21世纪IT行业最大的失败,尽管它在20世纪90年代取得过杰出的成就。雅虎开始时是大卫·费罗和杨致远学生时期的业余爱好。两人都是斯坦福大学电气工程专业的在读博士生,1994年2月,他们在校园的一个活动房屋里创造了他们的互联网指南。不久以后,他们把博士论文丢在一边,花费更多的时间开发常用的链接列表,以及分类网页和子目录。该网站一开始叫作“杰瑞和大卫的万维网指南”,后来改名为“雅虎!”(据说是英文“又一个面面俱到的多管闲事的先知者”的缩写)。消息从斯坦福大学的互联网用户迅速传遍全美,雅虎在1994年的秋天迎来了第一个单日100万点击量,这意味着有近10万名访客。雅虎在本质上是一个搜索引擎公司,它帮助互联网冲浪者发现信息和网站。
费罗和杨致远相信他们有创业机会在手。1995年3月,两人正式注册了公司,并会见了硅谷许多的风险投资家。1995年4月,他们收到了来自红杉资本的将近200 万美元的投资,并聘请了一个管理团队,以摩托罗拉公司的主管蒂姆·库戈(Tim Koogle)为CEO,以Novell公司 WordPerfect 消费部门创始人杰弗里·马莱(Jeffrey Mallett)为 COO。雅虎在1995年秋季从路透社和软银获得第二轮融资。很快,在1996年4月,雅虎成功上市,筹集资金3 380万美元。此时公司总共有49名员工。
从1996年到1998年,雅虎最重要的战略决策是要做一个门户网站,而不是一个目录提供者或搜索公司。它试图与MSN、Lycos、Excite、AOL及其他门户网站竞争,提供一系列的服务,如免费电子邮件、游戏、新闻、占星和短讯服务。公司在1997年3月收购了 Four11公司开发的Rocketmail,在1997年晚些时候收购了Classicgames.com,在1998年收购了地球村(如前文所述,这是一场灾难)。现在可以清楚地看到,雅虎最大的错误,就是没有在早期继续积极推进互联网搜索业务。雅虎没有在1998年以不到200万美元的价格买下谷歌搜索算法的所有权,而是在2000年6月签下了技术授权,让谷歌占到了先机。在网络泡沫的鼎盛时期,雅虎公司的市值曾经超过1400 亿美元,尽管1999年的利润仅为6100 万美元。这是雅虎公司永远无法重返的巅峰。
雅虎的确在互联网泡沫中幸免于难,但是它的股价从119美元高点跌至8美元低点,损失了93%。泡沫破灭后,雅虎与几家宽带电信公司合作,并且认为它需要在搜索方面更加强势。2001年4月,公司创始人任命原华纳兄弟公司的一名老将特里·塞梅尔(Terry Semel)为CEO,以改善营销关系网、内容开发和媒体策略。他深思熟虑、有条不紊,把公司业务扩大到搜索和横幅广告之外,从多种收费服务中赚钱,如邮件、商店、游戏和网上交友等。塞梅尔的策略是专注于用网页的内容赚钱,同时还收购有前途的创业公司,力图跟上技术的进步。雅虎甚至一度还尝试生产内容,出品了一部网络版的电视剧,还有原创内容,如《热点中的凯文网站》。
在技术方面,雅虎在2002年12月收购了Inktomi公司,在2003年7月收购了Overture公司(在用扎实的技术带动销售额和利润方面,这是雅虎迄今最成功的收购),不久之后收购了AltaVista公司,并于2004年2月放弃了谷歌的搜索算法,转而采用自己的技术。关键性的一次交易是2005年3月收购Flikr公司,它至今仍是互联网上照片分享的顶级网站之一。同时他也有一次大失误:没能在2006年以10亿美元收购Facebook。这是塞梅尔的策略在执行中的一次重大失败,尽管这项策略总体上是合理的。
到2007年,雅虎已经落后了。它的广告平台和搜索引擎都不如谷歌有效,而且更重要的是,雅虎在人才争夺战中也失败了。最优秀的工程师去了谷歌,因为谷歌提供了最大程度的自由和最好的福利(配有名厨的公司免费餐厅、湾区免费的公司班车、按摩、访问演讲等)。所以谷歌开发了强大的高科技产品,如Gmail、谷歌地图和Picasa照片管理软件,所有这些都击败了同行雅虎。
除了搜索落后,雅虎也在互联网的三个主要大方向上落败:社交网络(Facebook开始主宰市场)、用户创造的内容(被Yelp! 和Demand传媒这些公司控制)、云计算(Salesforce.com和亚马逊在这方面已经相当强大)。然而,雅虎金融算是一个成功,2000年—2012年它仍然是有关财务信息的最佳免费网站。2007年6月塞梅尔离开了雅虎,随后三年内就有过三位CEO,他们是苏珊·德克尔(Susan Decker)、杨致远和卡罗尔·巴茨(Carol Bartz)。
2008年2月,微软主动出价450亿美元收购雅虎,主要是为了得到它的搜索技术(这个开价是2009年雅虎近6亿美元利润的75倍)。谷歌这时也加入进来,再次表示愿意提供搜索技术给雅虎,由双方分享营业收入。据一位分析师估计,这将使雅虎每年的现金流增加25%(短期内是一个提振,长期来看有可能是一个战略失误)。雅虎的杨致远以价格过低为由拒绝了这两个提议,但是在后来几年内,雅虎的市值进一步下跌。最终在2009年,雅虎和微软达成协议,微软的新搜索引擎Bing将用来支持雅虎搜索,两家共享收入。这再次让雅虎从技术的“白热战”中被淘汰出局,这场技术之战需要几千种服务项目和一个深度的运营后端,从而进入前端的内容和服务的竞争。再者,雅虎似乎已经在社交网络、云计算、移动计算这些最有前途的互联网发展领域里远远落后。雅虎2010年的CEO卡罗尔·巴茨认识到雅虎需要在所有平台上发展。然而她并没有清楚地界定雅虎究竟是一个搜索和技术型公司,还是一个提供内容的公司,或者是别的什么。不过她确定了Facebook和谷歌是雅虎的主要竞争对手。由于她的主要目标是新市场用户的增长,比如亚洲市场用户(后来才赚钱),雅虎仍然不能集中精力对付两个主要竞争对手。所以,在2010年,雅虎虽然还不至于穷途末路,但是看起来它的相对衰退还将继续下去。
2012年,激进的董事会成员用玛丽莎·梅耶尔(Marissa Meyer)取代了巴茨。玛丽莎·梅耶尔原来是谷歌的一位顶级高管。对于梅耶尔的逆转战略,人们拭目以待,但是她成功的胜算非常渺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