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硅谷百年史——伟大的科技创新与创业历程(1900–2013)

类别:    标签:    阅读次数:   版权: (CC) BY-NC-SA

译者 序

硅谷作为地名,在过去几十年早已闻名遐迩,但在地图或GPS中却难以找到。因为它既非行政区划,也没有独特的地貌特征,更大程度上,它是个功能性质的地区代称:是20世纪50年代发源于此的以硅砂为原料的半导体行业给这块谷地赋予了“硅”的属性,确切地说,硅谷是以斯坦福大学所在的帕洛阿图为中心,沿着旧金山海湾向东南延伸到以圣何塞为中心城市的圣塔克拉拉谷,向西北延伸到圣马特奥县的一片区域。它没有固定的疆界,目前流行的看法是把旧金山、圣塔克鲁兹和伯克利甚至东湾的利佛莫也划在硅谷的范围内。这个区域大约拥有300万人口。

硅谷是知识经济的代名词,它以占全美1%的人口,创造了占全美13%的专利,拥有超过50名诺贝尔奖获得者。硅谷是创业、创新的中心,它每年获取的风险投资约占全美的30%;硅谷是优秀企业的生长栖息地,世界100强科技企业中,有20家在硅谷:惠普、思科、英特尔、苹果、甲骨文、谷歌、eBay、应用材料、雅虎、基因泰克、VISA、奥多比(Adobe)、Facebook、Twiter,等等,可以说是明星璀璨、富可敌国。

硅谷作为美国的高科技之都,获得了举世认可。20世纪90年代以来,硅谷更成为信息产业的发动机,在为美国带来巨大财富的同时,它也深刻地影响了全人类的社会文明进程与生活方式。硅谷飞速发展和成功引领高新科技的经验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争相效仿的楷模。从印度的班加罗尔到中国的中关村,再到巴西、俄罗斯,各个国家都在努力创建自己的“硅谷”。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硅谷已经成为一种现象,尤其是在中国,遍布各主要都市圈的高新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蔚然成风,其中被确认为国家级开发区的就有171个(截至2013年)。

到底是什么成就了硅谷?硅谷起飞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创新、创业的动力源泉何在?哪些经验具有普遍意义,或者说是可以“复制”的?哪些经验独具地方人文和社会特色,是无法简单“复制”的?回答这些问题对国内众多正在急切发展自己的“硅谷”的都市圈有着迫切的现实意义。

20世纪90年代初,我有幸代表国内公司到硅谷开展工作,有机会成为中国高科技产业最早进入硅谷的先遣队员。当时正值以互联网为牵引的IT产业取得爆炸性发展。记得当时已经可以用拨号上网加入“Newsgroup”参加讨论,甚至收发电子邮件。只是当时缺乏界面友好的应用软件,所有这一切还必须用Unix命令行来进行。很快,浏览器Mosaic和Netscape相继问世,互联网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从学术的殿堂进入了社会大众的工作和生活。1995年8月,网景公司(Netscape)上市当天市值达到数十亿美元,打破了当时华尔街股票发行的一切纪录,这个年仅1岁还没赚过钱的公司一夜间产生了若干个还是娃娃的百万富翁。从此,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产业一发不可遏止,以网络通信技术为核心业务的创业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地在硅谷出现,高潮时,初创公司几乎有个商业开发计划就能从风险投资公司拿到钱。

以互联网为标志的IT产业经历了数年的高速发展,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其间发生了数不清的令人激动不已的事件。然而网络毕竟是一种虚拟经济,当它跑得太快以致脱离了实体经济时,就出现了“泡沫”。21世纪伊始,网络经济泡沫浮现并开始破裂。许多曾经“虚胖”的公司难以为继,纷纷走下了神坛。IT业经历了4年左右的自我调整,消化、整合产品和服务,使之贴近市场,之后,又以更加稳健的步伐重新出发。

作为长期工作和生活在硅谷地区的中国人,我有幸见证了20年来硅谷IT产业的兴衰历程,并且在和本地及外地的供应商、客户、风险投资人、合作伙伴及法律、财务等专业咨询人员的交往中不断学习体验。正因如此,我对研究硅谷的历史经验有着极强的兴趣。长久以来一直在收集、阅读硅谷的研究资料。可读过的书多数是讲某一个人或某家公司成功的故事,或者是专题论文,总是给人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之感。直到2012年读到《硅谷百年史》(第一版)这本书,我立刻觉得,这是一本值得介绍给国内读者研究硅谷、学习硅谷的好书。

本书对1900年—2013年发生在旧金山湾区的、以硅谷为核心的、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技创新与创业进程做了全面的研究,深入地探讨了“硅谷”现象发生、发展的历史渊源和促成要素。不同于诸多单纯讲述某些高科技企业或某些英雄人物的传奇故事的书籍,本书是第一部按年代顺序系统地演绎旧金山湾区百余年来的人物和事件的历史著作。作者试图从人文、思想、文化、艺术、教育、地理、体制和历史机遇的全视角阐述高科技产业在这片热土上产生、发展,并取得巨大成功的故事,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突破。

作为历史文献,本书讲的不仅仅是结论,对重要的发明、创新和初创企业,书中都详尽地记录了其发展过程中各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和人物,力图给每个曾为后来的人类科技成就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以应有的地位,包括那些带有悲壮色彩的失败案例的教训。

本书内容分两条线讲述:基本的一条是按编年时间顺序,从斯坦福大学的创立一直讲到Facebook公司时代;另一条平行叙述的线索讲述了不同产业或企业发展中的重大事件,包括无线电技术、惠普公司、半导体业的“老母鸡”仙童半导体公司、生物科技、风险投资、施乐硅谷研发中心、软件技术、苹果电脑、互联网和环保技术等。

硅谷不是凭空出世的,它的创新和创业的强大动力来源于其充满活力的体制,而体制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历史和文化渊源。因此,本书也浓墨重彩地探讨了湾区周边的社会文化环境对其产生的影响。

在以西部淘金热为标志的开发“西大荒”的时代,湾区成为机遇的摇篮和冒险者的乐园。

无政府、乌托邦、言论自由、独立精神等各种思潮的自由撞击使湾区在前硅谷时代就产生了引领全美的文化潮流,以摇滚乐、嬉皮士为代表的文化艺术潮流几乎伴随着硅谷起飞的全过程。

本书每一章的后面都辟以专节讲述那一时期所伴随的文化、社会事件。

与那些把硅谷描述成什么都是这里创造发明的作品不同,本书作者认为,实际上大部分重大的发明创造并非源自硅谷。硅谷的贡献在于其能慧眼识别那些可能对社会产生颠覆性影响的发明,从而对他们进行商业性开发,然后用它迅速地创造财富。硅谷有独特(近乎魔鬼般)的嗅觉去理解一项发明对人类文明的意义。比之于科技发明,硅谷更善于科技的培育(使之企业化)。从这个意义上说,硅谷的那些研究中心从来就不是真正的“研究”中心,而是“研发”中心。它们更偏重于“开发”而不是“研究”。这才是当人们谈论硅谷作为一个“发明工厂”时的确切含义。

前瞻性的教育,开放的人才流动,宽松的移民制度,活跃多元的思想文化,加上完善的法律、财务、人力资源、市场等辅助服务系统,这些共同构成了硅谷飞速发展的基石。风险投资毫无疑问为创业、创新提供了最为重要的动力。本书揭示出,实际上美国政府才是硅谷最大的风险投资者,也是硅谷最有影响力的战略师。美国政府致力于投资高风险、长周期的项目,而风险投资家倾向于跟进短期项目。虽然活跃的民间资本已成为风险投资的主力,但它实际上对硅谷的形成并非关键因素。

在本书最后,作者指出硅谷不再高速增长,但它已经变成了地区经济高速增长的模板。硅谷过去数十年所呈现的生机勃勃的创造力留下了丰富的遗产:勇于冒险、敢为人先、容忍失败的文化,还有支持创新的整个基础架构。创新的文化在这里比其他任何地方都更强大,把发明转变为成功的故事更是它的专长。

最后,我要感谢使本书和中文读者见面成为可能的诸多朋友和同事。首先是原著的两位作者,他们的高度支持和合作,使得这部书英文第二版的修订和中文翻译得以同步进行。对于我们翻译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作者认真负责地进行查证并给予必要的修正,务使提供给中文读者的史实更为准确。然后是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和高效的编审使本书的中文版能够在英文版上市之后不久便与读者见面,不负我们所处的这个快节奏的时代。特别要感谢我的几位同事和朋友的无私奉献。除了封面已署名的几位以外,张咏梅、周正履教授等也翻译了本书的部分章节,张咏梅对语言的准确把握和驾驭技巧使她所翻译的四章成为译文中的亮点。此外,吴玫玲教授、丁维平总裁、陈宝国先生等也以不同的方式为本书提供了帮助。因篇幅所限,书中的译名索引没有编入,需查阅者请电邮至jyan@vitmax.com,函索即寄。

闫景立

◆本文地址: , 转载请注明◆
◆评论问题: https://jerkwin.herokuapp.com/category/3/博客, 欢迎留言◆


前一篇: 
后一篇: 

访问人次(2015年7月 9日起): | 最后更新: 2024-04-16 06:38:20 UTC | 版权所有 © 2008 - 2024 Jerkw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