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05-01 21:43:11
刊首语
最近有关UFO的几则新闻不禁让我想起高中时常看的一本杂志, 飞碟探索. 这本杂志与我同岁, 新生代的人可能很少知道了. 在我高中的时候, 资讯还不发达, 繁忙的课业之外, 很少能接触到外面的世界, 也很难了解更多的信息. 而我对于外部的信息, 特别是与科学相关的, 总希望知道的越多越好. 但在我那时的高中, 科普书籍基本没有, 就连大学课本都很少见到, 偶然发现一本都要好好”研究”一下. 微积分, 热力学, 量子力学, 薛定谔方程, 懂是不懂的, 但知道那都是高深的知识, 看看那些符号也可以满足一下求知欲.
在这种环境下, 能在小书店里买到的飞碟探索就成了我了解世界的途径之一, 几乎是每期必读. 这让我知道原来这个世界上存在各种各样的神秘事件, 充满了无数的未解之谜, 外星人, 史前文明, 时空隧道, 也从中模模糊糊地了解到一些更深的知识. 对那些涉及到的高深知识我是不求甚解的, 也没法甚解, 只能选些好的专门抄在本子上, 怕以后忘记. 后来, 我还试着向这本杂志投稿, 没想到还真成了. 这也算是我发的第一篇带有专业性质的论文吧. 当然也算是我民科的证据了.
回想起来, 这大约是我对神秘主义抱有兴趣的来源, 也是我至今不甚排斥民科的原因. 即便如今算是个受过科学训练的科班人士, 我脑子里也还充斥着一些奇思异想:
- 中国人来自苏美尔人(Sumer). 他们自称”黑头人”, 也就是古文中的百姓自称”黔首”. Sumer就是summer, 夏, 所以苏美尔时代就是中国的夏朝, 这就是为什么现今的中国境内没有发现夏朝的原因, 因为确实不在这里.
-
外星人传授了文字给上古人类, 也可能是史前文明遗留下了文字给上古人类. 这些文字称为”天书”, 极难的, 要不中国人怎么称难认的文字为天书呢? 古埃及的圣书文是最接近天书的, 圣书的意思其实就是天书, 不同翻译而已. 天书是形音意一致的, 但太复杂了, 所以上古人类没学好, 就分化了. 西方只学音, 形成了字母, 只记录声音; 中国只用形, 所谓象形文字. 这就像金庸 笑傲江湖 中的故事, 两个人同时读一本武功秘籍, 理解却大相径庭, 一个重剑, 一个重气, 最终导致剑气之争.
-
外星人还传授给人类很多知识, 比如DNA双螺旋结构和密码子. 对于这些高深的知识, 上古人类没法理解, 因为没有基础, 甚至连相应的语言都没有, 但他们知道这些是高级的, 类似魔法的东西, 必须要流传下去, 所以就采用各种方法来传递这些知识. 他们开始时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 但不理解地死记硬背, 根本没法传递很长时间, 几代之后就走样了, 流传到今天的也只剩下一点点真相.
- DNA双螺旋. 上古人类知道这个东西是两个东西缠绕在一起, 和生命有关. 但他们的语言中没有相应的概念, 无法使用这些概念进行理解. 他们也试图理解, 但他们的理解只能基于他们熟悉的事物和概念, 与他们的知识相配. 在他们熟悉的事物中, 蛇在交配时会互相缠绕. 所以到现今就流传下来这样的画, 上古伏羲女娲是人类始祖, 却是人身蛇尾, 尾部缠绕. 这里面要说明的就是DNA的双螺旋结构, 并由此开始生命.
- 人类有64个密码子, 每个密码子由三个核苷酸组成. 这也是外星人试图传授给上古人类的知识. 可惜在流传过程中也渐渐丢失, 或失了真, 只有中国的八卦和六十四卦还留下点蛛丝马迹. 六十四卦对应了64个密码子, 用来给密码子编号, 卦辞说明了每个密码子的特点和功用, 周易就是残存知识的记录. 中国人一直说周易保存了上古智慧, 却没人能清楚地说出到底是什么智慧, 那是因为在没有相应的概念之前, 是没有办法发现这些隐藏的知识的. 设想一下, 现代人类要将DNA双螺旋, 63个密码子这样的知识传授给丛林中的原始人, 他们能记住并理解流传下去么? 我觉得他们采取的作法未必能好于中国的伏羲女娲图和六十四卦.
- 生命是否起源于地球根本就是个假问题. 你说, 人的生命是起源于母亲还是起源于父亲? 地球/大自然一直被称为母亲, 并不是没有原因的, 因为对于生命来说地球确实就像母亲一样提供了卵子和合适的环境. 但只有这些生命还是没法出现, 必须与精子结合才能发育出生命, 而这些精子就来自地球外部, 或者是外星人注入的, 或者是彗星带来的. 电影 2001 太空漫游 里面, 那个太空飞船就是精子的形状, 和地球放在一起, 隐含的意思就有这个.
有兽焉,其状如菟而鸟喙,鸱目蛇尾,见人则眠,名曰犰狳,其鸣自訆,见则螽蝗为败。
——《山海经·东山经·余峨之山》
- 上古的只有一块大陆, 四面是海, 大陆中心的国家就叫中国. 中国拥有对整个大陆的知识, 这些知识现在残存在 山海经 里面.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知道美洲大陆的存在, 虽然后来大陆漂移了, 美洲不再与亚洲相连. 现在美洲特有的生物犰狳, 用的就是山海经里面的名字.
- 犰狳长得很像穿山甲, 喜欢打洞. 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在中国可能是 蝙蝠->穿山甲->人, 而在美洲就是 蝙蝠->犰狳->人. 后者可能性更大, 因为没听说过中国用穿山甲做实验, 而用犰狳做实验却是存在的. 犰狳喜欢居住在地下, 所以肺容易出问题, 这也是为什么新冠病毒会出现肺炎症状的原因之一.
哈哈. 看看, 一说起这些, 乱七八糟的想法都冒出来了. 因为看的太多, 也记不清哪些是我盗窃的, 哪些是我自己的了, 反正都差不多, 没事的时候, 拿出来头脑里转一转, 自己乐呵乐呵.
这样的无稽之谈, 我还可以弄出来很多, 以中国人取类比象的特质很容易接受. 姑妄言之, 姑妄听之.
资源工具
1. 阮一峰 Bash脚本教程
阮一峰虽然不是IT科班出身, 却算是圈内的红人, 很多人都看过他的各种教程. 他最新的Bash教程可以用来入门, 毕竟做计算和模拟的话, 越早接触Bash越好.
2. hyper-dual number库
前几期中提到过可以借助复数计算任意函数的一阶导数, 而无需手动求导. 这算是自动微分中方法中的一类. 虽然现在机器学习中流行的自动微分方法都是另一类, 但我觉得这种借助复数的方法相对来说更简单, 编码也容易实现. 但是计算二阶导数没法借助复数实现, 所以我们需要推广复数到更复杂的一类数, 有多种推广方式, 其中的一种就是hyper-dual数. 这里给出了各种语言对应的库, 这样就可以在各种语言中直接使用了.
3. 离子液体CP&L力场参数
模拟离子液体时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离子液体的力场. 文献中用的比较多的是CP&L力场, 基于OPLS-AA发展的, 与OPLS-AA兼容. 这个力场包含了多类离子液体的参数, 就是使用起来不太方便, 有时间看看能不能把它加到我的gmxtop中去.
4. Protein-Protein and Domain-Domain Interactions
一本专门讨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的书, 找蛋白做logo图的时候偶然发现的, sci-hub可以下载到. 对研究多肽对接, 蛋白蛋白对接有参考价值.
论文采风
学艺术和建筑的, 经常要外出采风和写生. 做科研的也同样需要, 只不过换成了阅读文献和查看问题. 阅读别人的论文其实就是采风, 而尝试解决别人提出的问题, 就是写生了.
1. CL&P: A generic and systematic force field for ionic liquids modeling
离子液体CL&P力场的综述文章, 具体的离子液体参数可以到文章的参考文献中去找, 也可以参考前面提到的GitHub.
作者还有一篇文章Transferable, Polarizable Force Field for Ionic Liquids, 发展了离子液体的极化力场, 有点复杂, 使用不太方便.
2. C13 - a new empirical force field to characterize the mechanical behavior of carbyne chains
上篇文章作者的另一篇文章, 发展的力场专门用于处理材料的力学性质. 如果你需要使用MD模拟材料的力学性质, 可以参考其做法.
3. Derivative Calculations Using Hyper-Dual Numbers
使用Hyper-Dual数计算导数的说明, 对于理解前面提到的库代码有帮助.
4. Interactions between clay portions with various contacts and subjected to specific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投稿, 微信公众号: llb9453
)
目前运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来研究黏土矿物理化性质,绝大多数体系都是采用三维周期性边界条件,黏土矿物呈平行排列,考察其表面与有机/无机离子吸附、迁移和分布等情况。但是现实中黏土矿物的排列方式是错综复杂非平行式的,本文构建一个三维无限的钠基蒙脱石底面体系,在底面上放置1个/2个具有一定夹角的蒙脱石片层(倾斜层),层间含有三层水,模拟观察倾斜层上下两层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各自的移动情况,结果表明,两种体系的倾斜层都在下降,离底面距离缩短,倾斜层上下层位移程度不同,水分子会从倾斜层边缘处滴落在底面。
5. Adsorption of Cesium at the External Surface of TOT Type Clay Mineral: Effect of the Interlayer Cation and the Hydrated State (投稿, 微信公众号: llb9453
)
前人运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研究黏土矿物—溶液界面行为大多是单独考虑层间或者表面,鲜有研究层间和表面是否有相互影响,本文中考虑层间状态是否会对表面离子吸附产生影响,设置了有无层间、4种水化状态及3种常见阳离子等变量,构建了13个体系,通过原子密度分布、径向分布函数、结合能及自由能等数据分析吸附行为和吸附强度,结果表明:尽管不同体系吸附行为相似,但是不同的层间状态吸附强度有所不同,层间含水量越高吸附强度越强,阳离子会抑制外表面对铯离子吸附,抑制强弱排序:Na+ > K+ > Cs+
往期回顾
订阅投稿
本周刊记录我每周所读所思, 并自觉值得与大家分享的内容.
本周刊同步更新在我的网络日志 哲·科·文 和微信公众号 分子模拟之道.
如果你觉得我的分享对你有益, 不妨将它推荐给你认识的人.
如果你也认同分享的理念, 欢迎投稿或推荐自己的内容.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 或加入QQ群联系.